星期五, 3月 25, 2011

誰製造,誰處理?

[達克日記] 2011/03/25--誰製造,誰處理?

綠色墨爾定律:廉價 iPad 2 背後可能的陰影

在這篇文章裡面有一段yuotube影片:
電子產品的故事 The Story of Electronics 中文字幕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影片想講述的價值觀,
更欣賞整個表現手法,
深入淺出,且清楚地點出了整個環保上的問題。

----

但,這並不代表我全然認同影片內的一些論述,
尤其是「成本外部化」的部分。

影片中的說法給人的感覺是:
「製造出的這些垃圾,該是製造商應該要負擔回收跟處理的費用,而不是整個地球。」

OK,這個邏輯在影片中,乍看是正確的。

可,把這個邏輯擴大起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誰製造,誰負責」這個邏輯真的是正確的嗎?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在食物鏈中,我們每個消費者都會排泄,會製造出排泄物。
所以,按照「誰製造,誰負責」的邏輯,就該是消費者自己把排泄物「吃回去」嗎?

不,當然不是。
這些排泄物,在食物鏈中的自然趨勢,是由分解者來負責處理。

換而言之,在這個自然界中,「誰製造,誰處理」並不是一個「天經地義的定律」。

----

在整個宇宙中,物質不滅,能量不滅,或者我們說質能互換。

在這個人造廢棄物的例子中,
我們應該要作的是「找出一個合理的方向」。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要「合理且合法」地,
決定出誰來處理這些「人造廢棄物」。

而不是毫不負責任地就說:「誰製造,誰處理」。

弄得好像反正消費者就是弱勢,所以強勢的生產者必須把這些東西吞回去。
因為錢、資源或能量都是生產者賺走了,
你賺錢,所以你得負責處理。


消費者之所以會買這些產品,就是因為這些產品必然對消費者帶來了一些好處,
消費者一樣也有得到好處,為何消費者就不需要負擔「處理人造廢棄物」的責任呢?

這個影片,或者說,很多環保人士,都是用這種「選舉支票」來騙取民眾的認同。

環保人士的說法一向都是:「反正就是別人該負責,民眾只要知道這樣做環保就好,把票投給我吧!」

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
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暴力。

----

相關日記:
[達克日記] 2011/02/22--環保的平衡(其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