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1月 15, 2022

區塊鏈與未來

 區塊鏈一定是未來。

因為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形式,他的應用千千萬萬,很多都是未來我們人類需要的。

像是電影魔鬼終結者裡的「天網」這個AI人工智慧,就是用區塊鏈技術存在網際網路上的,所以永遠殺不死、殺不光,只要網路上還有任何一台電腦,天網就還能活下去。只是當初電影版時,還沒有「區塊鏈」這個名詞而已。


現在,區塊鏈光是其中三種應用,就一定會永永遠遠發展下去:

一、加密貨幣,尤其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如BTC)跟穩定幣(這個得中心化),這兩種一定會存在


二、分布式存儲,例如IPFS


三、NFT


尤其是NFT,很多人不懂這東西為何一定會做起來?

因為「版權」。


現階段不管是書本小說、圖畫書、音樂、電影等等,在版權商業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太多技術性問題,例如盜版、作者抽不到第二手以後的版稅。

(你想想二手書就知道了,作者只能靠賣新書得到版稅。)


但,NFT的出現,他可以讓作品們從一開始數位化時,就打上智能合約,每一次交易都抽多少百分比的版稅打到某個指定的電子錢包裡,這個電子錢包可以是出版社的、也可以是作者的。


你若有看新聞,就會知道最近幾天Opensea抓狂了,就準備開始強推這一點了,以後他上面賣的NFT都要強制抽版稅了。


繪畫、音樂、電影更是如此。


從去年起就有一些有眼光的藝術家很早就看透了NFT這個關鍵,甚至不惜作品數位化完畢後,就親手毀掉原版作品的實體物,確保買家買到的NFT版本是「僅此一件」。


僅此一件這種真跡的吸引力,靠NFT確保了,對那些收藏家等有戀物癖的有錢人來說是魔鬼般的吸引力。


這就是NFT最基礎的其中一種用法,他還有很多很多用法。


這些都建立在「智能合約」,也就是區塊鏈技術上。


所以,與其說幣圈是未來,其實正確的說法是「區塊鏈技術是未來」。


加密貨幣分太多種,其中有一些,是這些區塊鏈技術的獎勵機制,發幣來獎勵推廣特定區塊鏈技術的人。

像是IPFS(分布式存儲技術)的幣FIL(Filecoin)。

因為分布式存儲還是需要大量的硬碟空間,沒有獎勵,誰要提供出自己的硬碟空間?所以FIL其實是發給提供硬碟的人的。


幣圈現在之所以這麼亂,就是因為太多人根本不懂我上面講的這些事情,他們也根本不想懂,你解釋給他聽,他們還嫌你太囉唆,太無聊。

太多人只想要「錢」,他們來幣圈只是來炒幣賺錢,甚至是騙錢。

所以他們才會覺得幣圈是詐騙,是泡沫,是龐氏騙局。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


幣圈裡,一堆人連「什麼幣在什麼鍊上」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幣根本不是存在錢包裡面,幣是存在區塊鏈上,錢包裡面只有加密後私鑰與相關資訊而已。


這些人不洗乾淨,不找一些方法轟出去,幣圈永遠不會進步的。


這幾次熊市,或者說這幾次爆雷,就是在清洗這些無知的人。

(高情商的說法是:「清洗槓桿」。)


所以,不用擔心,幣圈或者說區塊鏈,是未來。

這個未來,一定會來。

星期一, 10月 17, 2022

問題意識與獨立思考

 為何對我跟某幾位老師而言,「沒有問題意識」是那麼嚴重的教育問題?


大概因為我是念物理系出身的,學自然科學跟做實驗,都必須有很清楚的「實驗問題」。

也就是這次我到底要解答什麼事情?

例如「海水為何是藍的?」

----

為何我對哲學系出身的人這麼理解他們也對問題意識的要求很強烈?

大概跟我的人際關係圈裡,有一些人是念哲學的有點關係。

----

我們現今的教育體制,其目的其實往往是想把孩子學生們打造成「工人」或「巨大社會生產體系裡的一顆螺絲釘」。

要是工人自己會思考,那對高層的統治階級來說,就很麻煩了。

那些高層希望的是像軍隊那樣,叫下面的人去死就去死,去當砲灰就當砲灰,絕對不要反抗。

而思考,很容易帶來反抗。

講得更直白一點。

道家是最擅長思考的諸子百家,受教於老子的孔子,在孔子,甚至是孟子時代的儒家,也多是以擅長哲學思考為主,這是儒家脫胎自道家一脈相承下來的一個特色。
(尤其是孟子那些寓言,想一想你就會很想扁人。)

但,再從儒家裡脫胎出來的法家,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這就是為何我常說,現在中文體系教出來的很多成為中文老師的人,自己其實都不知道自己在教啥,他們已經被法家主政以後,富國強兵靠農工、靠鐵與血的那套「不思考」給洗腦得很徹底了,徹底到自己在幹嘛都不知道。

特別是「董仲書獨尊儒術」之後,那種儒皮法骨的玩法,那已經根本不是孔子或孟子主張的東西了。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老子主張無為治國,孔子主張禮樂治國,以周禮為本,批評春秋以降,「禮崩樂壞」,且孔子收徒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在這種思考邏輯下,真正的道家跟儒家思想與教育,會希望自己的學生去當「砲灰」嗎?叫學生去死就去死?
怎麼可能。

但,偏偏現在台灣的教育就是這樣,特別是中文系與師院出來的老師更是如此。

當你做為晚輩或學生,辯論贏了的時候,那些「老師」會講啥?
要嘛就拿輩份壓你,
要嘛就是說你態度不好。

但,他們講道理就是輸了,他們無法適應社會的任何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老師怎麼可能教得出面對得了社會變化的學生?他們怎麼教得出「有問題意識」的學生?

且,甚至他們就是希望學生你無法適應變化,這樣你才會乖乖當農工、當砲灰。

最終,只有極為少數的老師或學生,能走上獨立思考的道路。

故事角色有無心理活動?

 (這是我回答某個學生的問題之部分內容,純粹就我的回答部分做個記錄,有略微刪改)


在我看來,你問了我兩個問題:


一、你應該有的「問題意識」是什麼東西?


二、那個老師的回答比較適合你?


OK,我兩點分開來談。


先講第二點,其實,每位老師的答案都是對的,沒有任何人是錯的。


因為文學研究本質上是「質化研究」,也就是跟自然科學採用的「量化研究」那種有標準答案的東西不一樣。


文學研究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你採用的觀點,或者說「研究方法」的不同,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最簡單立刻讓你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差異的研究方法就是「讀者反應理論」,用阿寶老師的話講就是「瞎子摸象」。


回到角色究竟有沒有心理狀態?


----


一定會有至少三種答案:

2-1、角色沒有心理變化

2-2、角色有心理變化

2-3、有些角色有,有些角色沒有


----


若你採用很限縮的「形式主義」相關的文學研究方法,例如普羅普故事形態學,你拋棄掉角色行動圈,跟普羅普後來補完性質寫的另一本書「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完全只用「情節功能項」來分析故事,那就會變成一堆符號。


在這種研究方法的觀點下,會說角色「沒有」心理狀態,是有可能出現的。


上面這是2-1、角色沒有心理變化。


----


接著講2-2、角色有心理變化。


因為我知道你之前採用偏向心理學,特別是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與河合隼雄的童話心理學等方法去研究,那這些研究方法當然就會偏向得出「角色當然有心理變化」的觀點。


----


再來,2-3、有些角色有,有些角色沒有


這種研究方法當然也不少,例如你在大學系上裡學過分析角色的方法中,一定有把角色分為「圓形(立體)人物」跟「扁平人物」的方法。


為何會有這種分別?

因為立體的人物之所以立體,就是這個人物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心理有巨大的轉變,人格或能力上有了成長,不是單一個面向而已了。


反過來說,有些角色為何扁平,就是整個故事中,他沒有成長,一直只讓你看到他的某一面。


所以,扁平人物中,可能就會有一部份扁平人物是幾乎沒有心理活動的。


用遊戲學的相關方法來看也會出現類似的狀況,例如有角色扮演元素的遊戲或直接說RPG。


RPG中,主角群跟主要NPC多半是立體人物,隨著故事的發展會有心理變化、會有喜怒哀樂。


但,反過來說,也會有大量的NPC是「完全沒有心理活動」的,例如商人、旅店老闆、村民等等,他們就是功能而已,完全沒有任何喜怒哀樂可言。


這也就是為何有些開放世界遊戲,做到連NPC都有喜怒哀樂時,這些遊戲會讓不少玩家覺得世界很豐富,驚艷。


以上都是以讀者或玩家的觀點去看待作品。


----


若以創作者,也就是作者狀態來看,要不要讓角色有心理活動,取決於作者怎麼做、寫的故事是怎樣的類型?


有些故事類型或作者,就會寫完全沒有心理活動的角色出現


例如推理小說中,就常常過度將案件的比重無限放大,故事裡出現的絕大多數人物基本都是為了案件的功能而存在的,他們就像NPC,根本不需要有心理活動


狠一點的,甚至有時連偵探本人都沒有心理活動。


反過來說,也有另外一種現在特別流行的「社會議題性質的推理小說」


通篇基本淡化了案件的推理,案件的存在,反而往往是為了描述犯罪者犯案的動機,他為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時,整個故事最核心的東西,反而變成了「犯罪者本人的心理活動」


---


所以,回到第二點的結論:「角色有沒有心理活動,取決於你打算選哪樣的作品?用哪一種文學研究方法去研究?」


----


再來,回到「一、你應該有的「問題意識」是什麼東西?」


呃啊...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不是我不知道怎麼回答,而是在文學研究的領域裡,太多學生犯這樣的錯,導致這樣的錯多到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得像上面角色心理活動那樣,我把所有的狀況都大致上以分點或心智圖的方式解釋給你聽。


因為,太多學生犯這個錯,以致於犯錯的角度已經多到我接招也接不完。


我簡單解釋一下,所謂「問題意識」,最核心的體現就是你論文裡會有一個節叫「研究問題」


你必須清楚地告訴所有人,你這篇論文是在「問什麼問題?」,這就是「研究問題」。


(然後你整篇論文就是你回答這個問題的整個思考跟實驗過程,最終的答案就是「研究結論」要與「研究目的」完全呼應。


為何我說「沒有問題意識」這件事我看多到我也會怕。


這其實很多時候,是台灣跟大陸的「中文教育」一路以來太多老師自己都沒有問題意識造成的。


整個中文教育,從你念到大學畢業,整整十六年,很可能你遇到的中文老師自己都沒幾個人有


雖然這樣說很傷人,但看看那些教作文的老師出的作文題目,看看每次國文考卷,很多老師出的問題,特別是閱讀測驗的問題,你就會知道為何我說連老師自己都常常「完全沒有問題意識」的存在


----


而哲學的思考方式裡,問題意識非常重要。


例如:「人為什麼是人?」、「人跟動物哪裡不一樣?」等等這些都是很強烈的哲學問題,他們問題意識都很強大


來到你的論文的「問題意識」或「研究問題」要怎麼寫,坦白說,我不能直接幫你寫...(不是我沒有想法,而是那樣做,對你建構你的研究能力沒有絲毫幫助)


我只能引導你思考。


這個我們對接上了,我們再來一問一答或用對話的形式來引導你思考,類似「蘇格拉底式提問法」的玩法。


要不然我單方面講破了嘴,你大概也還是無法理解。

星期三, 10月 12, 2022

個人對中文相聲與日本漫才的理解

中文的相聲,表演內核著重在「諷刺」,以「說學逗唱」為表演形式,一人主演的叫單口相聲,兩人為「對口相聲」,三人以上稱「群口相聲」。近來主流以「對口相聲」為多。

對口相聲,一人主講,稱為「逗哏」,一人接話為「捧哏」,經典比重為「三分逗哏,七分捧哏」,所以若是師徒表演,往往是徒弟逗,師傅捧;也有些搭檔會依段子設計的不同,交換捧逗的職位。

中文的對口相聲跟日式漫才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在文化上的差別,最常見的就是「日式漫才會玩大量的諧音哽」,這就變成一定要懂日語跟日本文化才有辦法聽得懂這部分的笑點。

不是說中文相聲就不玩諧音哽,只是日式漫才有他們日語特色的玩法,中文硬要學反而會怪怪的,例如很多五十音的哽,中文就沒法玩或翻譯。

中文相聲也有很多經典段子,是跟日文漫才有著天壤之別的,例如中文傳統相聲會有大量戲劇典故哽,例如三國、話本、傳奇等等,像是吳兆南與魏龍豪老師幾十年前錄的一系列「相聲集錦」就會有大量這經典段子收錄,這都是得懂這些中文傳統故事才笑得出來的。

除了中文這邊,我之前好像有看過有表演者用英文的形式在表演漫才,但一下想不起來是在哪裡看到的。

星期二, 10月 04, 2022

令人厭惡的過度解讀(Over Interpret)

 這就是為何我很痛苦地說,我幾乎不想去看網路上絕大多數對邊緣行者的「評論」。


因為太多自詡「評論者」的人根本沒有去瞭解桌遊版原作的規則與設定,更別說玩過桌遊版的TRPG跑團。


一堆評論,都只是莫名其妙「硬套」一堆想法、概念或「學術名詞」弄得自己好像很厲害、很瞭解這個作品。

但,其實,讓我用碩士論文口考的審核委員標準問一兩個問題,我就能徹底打爆這個「評論者」。


這種「眾聲喧嘩」在現今的文學界(含各種多媒體作品)實在太多了,多到我覺得自己被精神污染了。


我不是不喜歡「讀者反應理論(Reader Response Theory)」,我尊重它,我尊重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心得與想法。


但,這有一條合理的界線。

這條界線叫:「不要『過度解讀(Over Interpret)』。」


用白話解釋之:「請確實討論作者(原製作團隊)有寫在作品裡的東西,不要把原作者明明沒有講的想法偷渡進去,把讀者或評論者自己的概念偽裝成原作者有講的話。」


用法庭上的說法就是「作偽證」,

用刑法的說法就是「偽造文書」,

用民法的說法就是「財報造假」。


而每次有一些爆紅的電視劇、電影、動畫等易讀的作品出現時,整個圈子裡就到處是這種「過度解讀」的「評論」。


厲害一點的寫手,還能把這種過度解讀隱藏得高明一點。

但,拙劣的,就是各種硬塞。


閱聽這類過度解讀多了,我的精神性潔癖會發作,甚至會覺得我自己「髒掉了」,整個被精神污染到洗不淨的程度。


----


為何我認為讀者反應理論的合理界線在「不要過度解讀」?


最簡單的解釋方式,還是回到我家阿寶老師對讀者反應理論的那句解釋上:「瞎子摸象」。


每一位讀者都是一個文學上的瞎子。

而這次閱讀的作品就是這次摸的象。


每一位瞎子解釋自己摸到的象感覺起來是啥東西。


那,不管怎麼解釋,瞎子們講出來的話,一定不會超過「象身上有的東西」。


不可能有任何一個瞎子會說,這隻象摸起來像是「黑洞」一樣。

因為象跟黑洞毫無關連,黑洞又不是可以摸到的東西。


就像我在課堂上解釋什麼叫做「本格推理」跟「契訶夫之槍(Чеховское ружьё)」時一樣。


所有的條件都必須來自作品內,不可以由讀者你自己腦補。


這次連續殺人案,誰是兇手,偵探跟你的推理,必須建立於故事內寫出的所有線索合理推理而出。


而不是一句「昨晚媽祖托夢告訴我你就是兇手!」


那,還看作品幹嘛?

大家都來過度解讀、交坯或觀落陰就好。


到最後,文學學術地位最高的就是比誰靈異體質或陰陽眼比較兇而已。


是這樣嗎?


----


回到電馭叛客。


其實,除了一堆評論者根本不知道有原作桌遊外,讓我覺得很火大的另一點就是:「兩年前發售的電玩版跟這次的動畫版,都是桌遊版原作者全程有參與製作與監修的。」


也就是說,電玩版與動畫版裡使用的所有東西,無論是角色、情節到環境的三要素的任何方方面面全都是與桌遊版完全相容的,且經過原作者完美認證。


原作者還公開多次替電玩版許多新設定護航,直接說:「2077的新設定是我加的。」

(其中一兩次還是記者訪問上講的)


所以,碎骨為何沒有瘋,根本沒有必要評論者在這邊自己亂解釋。


原作者在桌遊版裡直接就告訴你:「他不是沒有瘋,而是他早就瘋了。」


碎骨,這個變態,原作者在所有的設定都會告訴玩家(讀者):「他在公元兩千年左右就已經被數枚火箭彈轟成了肉沫殘渣,他為了活下去,他連人性都拋棄了,把靈魂出賣給了荒阪公司,全身都被改造成義體了。」


到2077年,一個一百歲左右,全身上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還是母胎肉身的、連靈魂跟人性都拋棄掉了的老不死,你覺得他不是瘋子,可能嗎?


連哪吒都是因為修仙才經得起「削骨還父、割肉還母,蓮花化身」,你覺得碎骨的意志堅強程度可能跟哪吒三太子相提並論嗎?


不好意思喔,台灣有一堆人七十歲左右就已經是老蕃顛了。


碎骨在整個系列作裡,從頭到尾都是瘋子,這點設定,原作者在所有版本都統一口徑,根本沒有改過。


----


最後,談到TRPG這種桌遊類型。


在各種TRPG規則裡,不管是電馭叛客系列還是龍與地下城(DnD)系列,對於裝備(義體)通常會有一種設定:「角色專用(綁定)」。


也就是這個裝備只有誰可以使用,或者只有誰使用才能發揮最大功用。


其他人要嘛不能用,要嘛就是用了數值會大降。


用最簡單的邏輯去解釋就是:

「你的眼鏡也是要專門去配的,你的度數跟你殺死的路邊狗頭人肯定不一樣。

你哪一隻眼睛覺得,你砍死的那隻狗頭人戴的色盲矯正眼鏡能解決你的近視問題?」


鞋子、衣服,也都有尺寸問題。


所以,本來用別人的魔法裝備在規則上就會有很大的遊戲內懲罰,就看GM要怎麼玩弄你跟你的角色而已。


你去戴別人的眼鏡,看不看得清楚還兩說,頭暈就暈死你。

去穿別人的鞋子,不合腳舒不舒服另說,走路都走不穩你。


這天經地義。


而在電馭叛客的桌遊版規則裡,就是精神承受力會大幅受損,人性會崩潰、精神會被污染。


這就跟在CoC(克蘇魯)規則裡,讀了不該讀的書、拿了不該拿的物品,SAN值會扣很凶一樣。


寫得很爛的鬼故事跟這種過度解讀的評論讀太多了,sanity會漸漸崩潰也是很合理的。


星期五, 9月 30, 2022

莫要濫用「多元文化」等自由之權

(練習適應新的MBA M2內建的鍵盤,順便寫一些我自己這幾年來的一些想法。)


“Ô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 ”

--Manon Roland


基本上,我並不反感「各舒己見」或「眾生喧嘩」這類支持多元文化、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的概念。


但!我厭惡「濫用」這些自由的舉動。


事情,或者說,討論的「議題」本身,是有分「可以接受多種想法」與「有絕對答案的」。


台灣的社會這些年下來,根本已經進入了這兩種狀態完全不分的爛醉迷茫之境了!


而且!更恐怖的是「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要分是非黑白」!

還以為任何事情有任何一點爭議,就立刻拿出「各舒己見」跟「多元文化」出來神功護體。


這讓我反感至極。


----


什麼事情是「有絕對答案的」?


不好意思,我到大學以前都是念理工科系的,在我眼中,很多數學問題一旦算出來,他就是有絕對答案,沒有任何「各舒己見」的空間。


喔,難道,今天上街買東西,老闆標價這隻雞要賣新台幣兩百元。

有人丟一張一百塊在桌上,就拿走了這隻雞。

這樣的行為就可以嗎?


這樣是對的嗎?

可以「各舒己見」的嗎?

可以「多元文化」的嗎?

可以「眾生喧嘩」的嗎?


再來,隨便在路上見人就亂殺,行恐怖主義是對的嗎?是可以被接受的嗎?

說得更白一點,鄭捷在捷運上亂殺人是可以「各舒己見」的嗎?


難道,因為世界上某些原住民族很久以前有殺外族去食用與祭祀的歷史紀錄,現代的文明社會就要繼續接受這種屠殺等級的行為嗎?殺人這是可以「多元文化」的事情嗎?


要是這樣的行為被說YES,那建構我們人類社會文明的一切社會化基底將徹底崩潰瓦解。


這世界上,還是有非常多的事情「不能」「多元文化」的。


----


用公共政策學理的分野來談,大多數的議題可以被分為三大類:

一、事實性

二、價值性

三、政策性


而其中,有大量的議題是「事實性」的,這是有正確答案的,不容許任何「多元文化」或「眾生喧嘩」的。


什麼叫「事實性」?

就是一件公認有標準答案,且絕對不可辯駁的。


例如,行文當下,前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已經過世了,這就是事實,無可辯駁,不是誰一句「各舒己見」就能復活她的。


----


而價值性與政策性的議題,才是有討論空間,才是有「質化研究」的可能性的。


例如,自由與正義,這兩大價值,孰者優先?


大眾運輸軌道,究竟要高架好?還是地下化好?這兩種政策何者適合某城市?


這些,才有「各舒己見」的空間。


----


若是連這些最基本的思考能力跟判斷能力都奉欠,那實在一點與之議論的意義都沒有。


一如對夏蟲語冰。

星期四, 9月 29, 2022

閒聊筆記

 動核武這件事,其實根本沒有需要講你後面談的那麼多話,只要去查一個關鍵字:「互相毀滅保證」就會明白根本不會發生你談的那些問題,俄軍一旦動核武,無論戰術或戰略核武,都已經不是啥外交問題或政治問題了。


至於烏東四個地區為何俄羅斯用了這麼大力氣得拿,絕不是你談的那些俄羅斯沒必要、俄羅斯可以有其他出海口或怎樣...俄羅斯的觀點完全不是你說的那樣。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這十幾年來的努力,甚至多次發表公開演說的內容,都已經明白警告過北約跟烏克蘭,不要再挖走俄羅斯的緩衝地帶,烏克蘭不能併入歐盟與北約,否則俄羅斯與北約之間最後的緩衝地帶就徹底消失了。

說得更白一點,一旦俄羅斯在西面失去了緩衝地帶,北約極度可能直接把各種導彈與武器架在這些區域裡,把莫斯科、甚至整個歐都放在其武器射程 範圍裡......置身莫斯科市民的立場,你覺得莫斯科高層能接受自己睡榻之旁有別人控制的核導彈嗎?


若說到這裡,還聽不懂這到底是怎樣一種威脅,那我用更直接的比喻:「俄羅斯這次所做的一切反應,就像北京跟北韓在抗議南韓竟然讓美軍把各種導彈系統(含薩得)直接架在38度線旁邊,只是俄軍是真的動手打人了。」


日本都可以抗議北韓試射導彈,且發發向著北海道或日本海周邊丟。(可怕的是,憑北韓的導彈技術,恐怕連發射人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導彈會掉在哪裡)


俄羅斯會擔憂烏克蘭變成北約、歐盟或美國的導彈基地,完全是一樣的恐懼感。


俄羅斯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打下烏東四區,要的就是這裡成為緩衝地帶、這裡不會變成北約的導彈基地,跟出海口沒有太大關係。

星期五, 9月 23, 2022

閒聊筆記

兩個要害關鍵點,第一個,他其實是要抓大量回歸民間的預備役上陣,這些老兵戰鬥力強、經驗足,不會像新兵那樣


第二個關鍵點是放出一種態度:「我能打,也能談,我把打的準備都做到這個地步了,你們要不要來談?」

就像他急著讓那四個俄羅斯打下來的區域公投

就是因為俄羅斯憲法規定,不願役不能出國作戰,只有志願役可以

那四個地區如果公投加入俄羅斯,那俄軍就能以自衛的名義派不願役進駐

就形成前線志願役老兵負責攻擊新區域,義務役負責防守已經打下的區域


而講說要丟核武,是擺出態度,讓美國歐盟不要以為普丁不敢丟核彈

更重要的是,給俄國國內那些想造普丁反的傢伙一個警告:「你們不要以為跟我普丁站在同一個基準線上談判,我有核彈,你們永遠不會有,我永遠壓制你們至少一個等級以上。」

因為美蘇等七大核武國,從冷戰起就有一個互相毀滅保證的默契,誰丟核彈出來,其他六國就會全部丟核彈過去。要死大家一起死,全地球一起完蛋。

普丁就是在告訴那些造反者,你們要是越線了,我會丟核彈,互相毀滅保證,那全地球都完了,你們不但達不到上位的目的,連你們現在擁有的都會變成灰燼,想清楚。

星期四, 9月 22, 2022

請不要亂搞主編劇本來想好的故事與劇本

 以一個編劇的立場來看這件事...我只能說,一個有才的編劇並不難找,能想出好故事,甚至是讓Halo老粉紛紛高潮的好故事都不算太難。


真正難的是「各單位『高層』與『其他開發組成員』不要亂改原始劇本」跟「周邊產品的其他編劇不要惡搞劇本」。


最有名的兩個例子,一個是惡靈古堡系列的杉村升,一個是人中之龍系列的星馳周,

惡靈古堡2本來劇本都完全寫好了,遊戲都做完了,進入配音階段後,杉村升就先移動去寫接下來的作品:聖女密碼的原始劇本,都寫了大半了;結果Bio2配音時,某人私自給女主角在最後多加了一句台詞:「我一定要找到我哥哥!」

這等於徹底毀了主編劇杉村升在聖女密碼的絕大多數安排,導致杉村升得幾乎把聖女密碼整個劇本打掉重寫,在日本業界一般而言這種事情受害者再怒也不會公開講自己被坑的事情,因為以日本人的說法:「這會給其他工作人員帶來麻煩。」但這件事大到杉村升公開談過他怒到了極點。

人龍系列最有名的劇本是0、1跟2,姑且不論0其實是五代之後才製作的,1跟2的劇情編修就是星馳周,2之後為何他沒有掛名了...業界內其實也有相當的傳言。


太多人覺得:「想故事是很簡單的嘛,我也會想,你主編劇有啥了不起的!」


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

會那樣想的人,就是標準的「顧前不顧後」,就是Bio2那句我一定要找到我哥哥的標準狀態,他們完全沒有想過,他以為他自己很強的橋段,事實上會破壞整個故事的整體性跟連續性,甚至是砸了整個系列,用白話講就是:「吃書」。


高層老闆喜歡自己介入亂改故事或一切東西的例子就更多了,多到我根本懶得舉例了。

這些人完全不把「編劇」當作一門專業,自然也不會重視編劇的工作心血。


用白話來說,我作為一個很業餘的Halo玩家,我從一代開始玩到現在,在我眼中,343所做的一切就是外行人在搞砸當初棒雞邊好的大故事。


343也許很會做槍戰遊戲(也許、或許啦?)。

但,比起說故事,棒雞可以把343按在柏油路上高速摩擦一百公里。

星期二, 9月 20, 2022

日久見人心

 經歷這麼多事,有一個想法我自始至終沒有變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當大災大難來時,你才會明白,誰是那個對你不離不棄,會千山萬水、千難萬險來救你的人。

這幾天地震特別明顯。

星期二, 8月 23, 2022

古埃及金字塔建築的過程與方法極為複雜

 我不是建築相關科系,但我自高中起,就看了大量考古學跟建築學學術上研究埃及金字塔建造與用途相關技術的書籍與資料,以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為說「埃及金字塔的建設方法與過程沒那麼複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法。


因為,即便用二十一世紀二零年代最新、最強大的技術,我們現今人類能蓋出杜拜塔與好幾座太空站的各種尖端技術而言,要建造一座埃及金字塔,或者說得更直白一點:「在一個古代法老執政並存活的年限裡,只用現代技術但不能用現代材料的前提下,複製建造出一座當年最高完成度、尚未被風化與破壞的、處於黃金完成度的古夫金字塔,對於現代技術也不能說是那麼容易。」


----


關鍵在於三個要害:

一、可用的建造時間,UP主通篇完全無視了這個所有研究古埃及金字塔的學術專著第一個一定會講出來的超大前提,以一萬至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醫療技術,當時的貴族壽命也平均不會超過五十歲左右,絕大多數的法老就算得到最好的醫療,仍會輕易死於蛀牙等感染,所以少有法老能活過四十幾歲,甚至跟古代中原皇帝一樣,有不少法老可能二十、三十歲就身亡了。要在一位法老上位執政到他死前完成一座屬於他的金字塔,頂多只有約三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加上由於埃及氣候季節的特殊性,一年其實只有尼羅河汛期週期等特定期間能施工(請務必考慮這一點,這是判斷一份研究埃及史之學術研究是否真的專業的其中一個關鍵),抓鬆一點也頂多只有半年。

在這麼多限制之下,尤其時間是公平的,說「埃及金字塔沒那麼複雜」並不公平。


----


二、運輸方法,一直以來,埃及金字塔是如何把巨石從幾十公里外的採石場運到建築現場,科學家與工程師們爭議一直不大,大家都公認:「應該是利用尼羅河運下來的。」這也是前一點為何說建築時間不是全年度,只有頂多半年,這是汛期的限制。

但,即便把巨石運到了金字塔工地旁邊,就還有第二個問題:「要怎麼把石頭堆上金字塔目前進度所到的樓層高度?」

斜坡是最傳統的說法,但,有認真去看、去算的建築工程師就會告訴你,也許斜坡能完成一部份,可是,有一部份金字塔,蓋到後面因為金字塔邊長與周邊工地土地範圍的限制,斜坡會變得角度太陡,巨石不可能推超過約15度的角度(詳細數字有工程師算過,但我一下手邊沒有書,這數字是我記憶中的,可能有錯,但十五度已經非常陡了。)

所以,除了斜坡,應該還有其他建築方法,光是第二、三種方法的存在與應用,這篇影片裡UP主就根本沒有提到,用這種邏輯去說:「埃及金字塔沒那麼複雜」並不公平。

而目前幾年主流正在研究跟有人做出模型的猜測是:「水閘」,就像人工運河的船閘階梯那樣,一階一階用水閘與尼羅河水把巨石往高處搬。這已經用模型跟影片證明是絕對辦得到的,唯一的限制只有「尼羅河的汛期」,這又回到第一點時間的限制。


----


三、材料、工具、工藝技術與人力等後勤補給的限制。

先講材料跟工具,限制人類很多想法與新技術突破的,往往並不是發想或設計,而是「材料科學」。這是所有大學念理工學院的人都聽得懂的一句話。人類的進步,有超過一半的功勞在於我們對新材料的發現與應用,舊石器、新石器、青銅、鐵器一路到現代。

但,古埃及還在建築金字塔的時代,頂多才在鐵器前中期,很多現在這種我們連鈦合金跟奈米碳管都玩出花來的時代想來很輕鬆的作法根本是古埃及無法辦到的。我們現在隨便去雜貨店買的一把菜刀,拿到一萬年前的古埃及,可能對他們而言就是神兵利器,要貢在神廟裡的天兵。

再者,建築要材料,工人也要生活與吃飯。三萬建築工人,以軍事或大型工程的概算,維持他們生活的後勤人員約得八倍,那這附近就得住將近三十萬人,這麼多人同時生活在一座金字塔建築工地與採石場周邊,這以一萬到五千年以前的標準來說就是:「這世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維持這樣一座城市的正常運作與秩序安全,這就絕對不是一件「沒那麼複雜」的事情,這是一件複雜到極點的政治與管理學。


----


總之,無論是埃及古金字塔還是先秦的舊長城,甚至四川的都江堰等古工程,中南美洲馬雅與阿茲特克的金字塔等,很多被說成「可能是外星人蓋的」雖然有一點誇張,但主要都是在呈現那真的以當時的狀況來說太難了。


絕不是「沒那麼複雜」的事情。

星期一, 7月 18, 2022

拜倫《春逝》

If I should see you, after long year. 

How should I greet, with tears, with silence. 

--George Gordon Byron, 6th Baron Byron


若我與你重逢,事隔經年。

我將何以賀你? 以眼淚,以沉默。 

——拜倫《春逝》


----


為何要讓我在這時候讀到這首詩...(掩面)

星期二, 6月 28, 2022

高層與行銷人員永遠沒弄懂的消費者類型

 那些高層或腦子有問題的「行銷人員」,是只會看眼前的銷售數字,他們不會真心理解消費者實際的心理跟行為的,這種高階奢侈品的消費機會一旦錯過,很有可能消費者就永遠不會再買了。


以歐美聖誕禮物購物季為例,爸媽買主機當禮物給小孩,要是2021聖誕節買不到PS5,而改買了XSS或NS後,接下來整年都不會再買主機的可能性非常高,甚至可能未來兩三年都不買。


同理,你索尼總代理(我就不直說名字了)為了清你的庫存,以為這樣包大禮包,反正都一定主機賣得掉,還可以清庫存,爽?但你有沒想過你這樣損失的是遊戲片跟周邊的銷售量?


真正會買遊戲的玩家跟只是跟風的輕玩家在周邊跟遊戲片的購買力差距之大,WII已經表演一次給你看了,連日本任天堂都承認WII當時吸引來的輕玩家一年開不了幾次主機,也無法把銷售量繼承到WIIU。


這種黃牛跟大禮包的行為,嚴重阻止了真正會消費周邊與遊戲片的核心玩家買到主機,只是讓一些嚐鮮或純粹老子有錢的土豪拿到主機,而他們又讓自己PS5炫耀完後開始吃灰,基本不買新遊戲跟周邊了。


些高層整天喊著:「要往服務型遊戲轉型!」結果實際銷售行為卻都不是優先想辦法讓會長期購買與訂閱的核心玩家買到主機,只想塞大禮包出去,結果賣給的都是吃灰玩家?


這就是標準的「嘴巴上喊的跟實際上做的完全相反」,腦子有洞還不承認,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