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克談三國(其二)
[達克日記] 2008/02/16--達克談三國(其二)
承[達克日記] 2008/02/15--達克談三國(其一)。
其一談完了陸遜的年紀,其二我們來談另一個我認為三國穿越文中,大家經常弄錯的問題:「赤壁之戰時的三國勢力狀況。」
很多人都會誤以為「赤壁之戰」真的是孫劉兩家同盟後,南方勢力才足以擊敗曹操的北軍的……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極大的誤會。
姑且不論:孫「劉」聯軍中的「劉」指的是劉備還是前荊州牧劉表之子劉琦,這個「劉」在赤壁之戰中都不可能起任何決定性的作用。
讓我們詳細來看一下wiki條目中的赤壁之戰是怎麼說的:
----
(以下摘自維基條目: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一節。)
諸葛亮到達柴桑時(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勸降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以張昭為代表的東吳群臣主張投降,而 諸葛亮和魯肅主張抗曹。孫權處於進退維谷的狀態,他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曹操,可又擔心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
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在軍事會議上,張昭為首的群臣建議投降曹操,孫權雖然不滿,但不置可否。會後,趁孫權如廁機會,魯肅偷偷跟到孫權身邊,指出:「我們(他與張昭等 人)投降後還可謀一官半職,那將軍(孫權)呢?」孫權漠然不語,於是魯肅建議召回在鄱陽的周瑜共商對策。《演義》對魯肅多所貶抑,史實上魯肅具有高度的政 治遠見,孫權也非常欣賞。
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召回周瑜後,周瑜如上述剖析局勢,並認為給他精兵三萬,就可打敗曹操。於是孫權當眾拔劍切下桌角說:「再敢說投降者,如此桌。」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於是周瑜等率領黃蓋、韓當、呂蒙、凌統、甘寧、周泰、呂範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
基本上,上述的敘述裡,大體上就是直接翻譯三國演義的內文的所以資料來源應該不成大問題。
分析下來,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數字上的分析結果:
曹操軍:共八十餘萬大軍,核心主力約十六萬,附帶原荊州主力水軍蔡瑁與張允兩位率領的七萬餘人。
孫權軍:約共十多萬人,核心主力為周瑜率軍的三萬菁英(應當就是水師)。
劉家軍:約兩萬人,表面軍權指揮者仍為前荊州牧劉表之子劉琦,只有一半是劉備從徐州一路帶來的殘兵。
從這三家勢力的分佈,我們可以繼續往下推論:
第一、劉家軍數量上根本只是零頭:
光是看到這個數字--80萬(曹):10萬(孫)+2萬(劉),真的還有人會覺得劉家軍在這次赤壁之戰中佔有任何決定性的作用嗎?玩笑未免開太大了……
第二、劉家軍幾乎沒有水師:
我們有讀三國,都會瞭解,赤壁之戰除了那把要命的黃蓋詐降火跟龐統連環計,第三個南軍能贏的關鍵要素就是:「決勝軍隊是比誰水師量多質精。」
玩笑開更大的是,劉家軍的士兵來源大半是前荊州軍,而原荊州軍的水師主將蔡瑁跟張允再開戰之前就帶著全部荊州水師投靠曹操去了!(這還是曹操要開打前終於得到足夠水師的最大原因)
而劉備自己從徐州帶來的殘兵,也都是步兵為多,就算關羽手上還有水軍,那也不過了了幾千人。
也就是說:「劉家軍、赤壁之戰前夕的原荊州軍幾乎沒有水師可言!」
第三、劉家軍的軍方指揮官到底是誰,完全一團混亂:
號稱是荊州方面劉家軍萬餘人沒錯……但說到底這些根本就是前荊州牧劉表之子劉琦的勢力兵,是他的私人部隊,與「劉備」本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劉備根本指揮不動這些部隊的,就算他叫關羽拿青龍刀、張飛挺蛇矛站在這一萬人後面「督戰」,這一萬人也不見得會往前衝去衝鋒陷陣的。
要把這劉家軍的一萬多人算成「劉備」投入赤壁之戰的部隊,根本是個糊塗事。
就算好,劉備自己手上也還有萬餘的徐州殘兵,這也絕非精兵,而是一路戰敗到這兒的老弱,其中還一票是關羽的水軍,整個指揮系統根本是東拼西湊的散裝品。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可以得知:
赤壁之戰時,相對赤壁北軍,劉家軍那兩萬人根本是「一群首領不明確、水師不多、人數少得可憐的殘兵敗將」。
(我說他們殘兵敗將並不算過份,失去了水師的荊州軍是殘兵,一路從徐州輸到荊州的劉關張趙是敗將。)
如此一來,劉勢力真的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在赤壁之戰幫上什麼忙嗎?
我想十分可議……
----
即便,跳脫上面質與量上的分析,我們單純就事實面來看:「劉家軍的兩萬人在赤壁大戰當下,究竟擔負了怎樣的任務?」
事實的結果是:赤壁一戰之後,劉備佔領了大半的荊州領土。
也就是說:「啊啊,不好意思,劉家軍根本沒去赤壁主戰場!」
劉備他們正趁著曹魏與孫吳勢力無暇分身之際,大大方方地進佔荊州幾個主要大城!正忙著併吞地盤呢!
整個赤壁之戰,前後就這麼幾個月,荊州又這麼大,劉家軍也不過兩萬人,若真全投入了赤壁主戰場,那麼,等孫權軍打敗了北軍,劉家軍就沒有時間去佔領荊州了。
換而言之,劉家軍必定是兩萬人全部重回荊州各主城,搶在孫權軍徹底擊潰赤壁北軍之前,執行佔領計畫啊!
縱使退一萬步而言,劉家軍沒那麼沒良心,沒有真的把兩萬人全都丟回荊州去佔領,有留一部份人手下來幫忙打赤壁之戰……那,又回到我們上一段的邏輯裡了:「對面是八十萬大軍,你送來個幾千人?起得了決定作用嗎?你這幾千人都是超級賽亞人嗎?」
(要這幾千人真是超級賽亞人,那當初怎麼會害怕曹操跑去找孫權同盟?)
所以,結論還是沒變:「劉家軍在赤壁一戰根本起不了決定性的影響。」
----
只要扣除掉小說中單一神人就可以扭轉乾坤的那種逆天橋段,以完全戰場評估來說,我們幾乎可以說劉備勢力其實對赤壁之戰沒有關鍵性影響力。這場赤壁之戰,只是曹孫兩家的大會戰,劉備不過是在旁邊搖旗吶喊,然後順便趁亂偷取荊州、佔領主城的流氓軍閥頭子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