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18, 2010

環保的平衡?(其五)

[達克日記] 2010/08/18--環保的平衡?(其五)

[達克日記] 2010/06/18--環保的平衡?(其四)
[新聞] 人類導致氣候變化?諾貝爾得主:地球不在乎

地球科學,本來就是一種宏觀的科學。

在數據與資料面前,啥人類感情的事情,都被當作極為渺小的。

很多人一直以為地球溫度上升是人類工業化造成的,
卻完全忽略了解讀這些「數據」必須從非常長期來看,要宏觀來看,
不能一直盯著二、三十年的短期數據來看。

就像《恐懼之邦》裡面,很清楚有一段數據,
環保人士引用了一個短期的溫度資料,說短短幾年內,這個地區的溫度上升了多少度,
但,真實狀況,時間拉長到幾十年時,才發現大致溫度趨勢非但沒有上升,反而還下降。


現在太多自稱環保人士引用的數據都刻意忽略了以下幾個重點:
1、地球氣溫紀錄只有百年:科學家開始監控地球氣溫的科學歷史絕對在百年以內
2、使用精確的數位溫度計不到二十年:真正有效、值得被拿來參考的數據歷史不到二十年
3、測量地區太少:太多地方實際上直到二十一世紀才開始有足夠的百葉箱測量地區溫度
4、地球剛離開前一冰河期,剛進入間冰期
5、冰山的面積不等於其體積

尤其是第四、第五點簡直就沒有任何一個環保人士敢提。

----

是的,冰河彷彿在退縮,然後呢?

從衛星照,北極圈的冰山面積變小了,
但,有沒有人下去測冰山水下的深度是不是變深了?

冰變成水,只看面積嗎?
這是體積問題吧?

北極冰山水下資料誰有?
美國海軍跟前蘇聯海軍,因為他們不知道有幾十艘半永動的核能潛艦在下面。

誰敢去跟這兩大單位要資料?
非軍方單位,誰敢進入北極海,潛下一座一座冰山量?

明明就沒有這些資料,要怎麼說冰山融化的速度太快,海平面會上升?

----

是,很多太平洋小島漸漸被海水淹沒。

但,這真的是「海平面」上升呢?
為何不可能是那邊的「地殼某區塊正在變薄或下沉」?

學過國中地理跟地球科學,
我們都知道,大西洋才是新生版塊區,
太平洋這邊都是在隱沒的,甚至很多岩層被版塊擠入縫隙後,會被高熱的地函岩漿融化掉。(也許有一天從大西洋的中洋脊再噴發出來,成為新生陸塊)

誰曉得這些小島下面極深處的岩層是否就是這樣被擠下而隱沒的?
誰有替這些岩層打上同位素放射線定位?

就是沒有啊!
那麼,這些小島被隱沒,就是海平面上升嗎?


海平面上升只是一種「可能性」,
但絕對不該被視為「必然答案」。

----

大氣中,除了其他空氣污染也許確實是工業污染造成的。

但,影響地球氣溫上升的因素實在太多太多了,
誰有百分之一百萬的把握說該怪給二氧化碳?

誰有去蓋一個「仿地球溫室」的實驗室,
去研究百年前整體大氣組成,跟現在大氣組成,兩者放在一起,
其他所有變因都被控制之下,
哪一個溫度比較高?
符不符合這百年來地球的溫度變化?

沒有人。

----


科學,講的就是實驗,講的就是證據。


一個實驗,要有完整的理論支持,要能重複驗證,
這才會是一個被科學界完整承認的「理論」。

堂堂「亞佛加厥假說」,在1811年就已經被提出了,而且完全符合實驗結果跟合理推論,
也一再被眾多物理化學課本拿來當作教學內容。

但,直到20世紀末,仍然很多時候只被稱為「假說」,還不夠格被當「定律」。

是最近一陣子才終於比較普遍真的被稱為「定律」了。

理想氣體方程式,跟其相關公式與實驗,都做了快兩百年,
我們都拿這些東西登錄火星,跑到太陽系外了。

可,它卻還是有極少數科學家不見得會認同其為「定律」。


這就是科學界的嚴謹之處。


而,那些自稱「環保人士」所言的東西,根本不夠如此嚴謹。
連自體內部的邏輯都常常前後矛盾。

實在讓人很難認同。



----

延伸日記:
[達克日記] 2010/09/08--環保的平衡?(其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