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不是我的家
Youtube:鹿港小鎮--羅大佑
不知不覺,來台北一年半多了。
我總是覺得自己非常矛盾。
因為,不論骨子裡或表面上的,我都「非常不喜歡」台北。
----
前一陣子,我忙到昏天暗地的某天累倒在住處,
半夢半醒間,意識裡一直有一個聲音叫我起來,說我還有哪些事情沒做完,非起來不可。
其中最重要的是「快!北京還有編輯等我約見!時間快到了!快起來!」
似睡非睡的當下,我隱約覺得我看了好多次錶,時間不斷地在跳動,但我怎樣也爬不起來。
而事實上,我已不戴錶多年。
朦朧盡頭,我終於爬起來了,第一個念頭是:「北京地鐵我現在要坐哪一線?」
忽然之間,我才真的完全清醒,
因為,我是在台北,而不是北京。
我對自己身在台北這件事,真的毫無實感。
----
我並不是單純口頭上說說:「我只是來天龍國打工的外勞。」
而是發自內心這麼認為。
台北不是我的家。
高雄才是。
台北,對我來說,沒有一絲一毫能讓我覺得在這兒有歸屬感的力量。
桃園、台中、台南、花蓮和宜蘭一樣沒有,
但台北是異樣感最為強烈的一個。
我寧可住在屏東或台東,
甚至飄洋過海去住在香港,
也很難認同自己會變成「天龍國」的一員。
對我來說,沒辦法看到海、整個城市文化中已經跟海脫離的地方,我很難得到任何共鳴。
在台北,唯一能讓我覺得比較舒服的地方是淡水,
尤其是紅毛城,因為一眼就能看見海。
這無疑是極端矛盾且不理性的一種感覺。
可惜,這就像早已和入杯中的紅墨,再也分離不出。
----
雖然,矛盾且本質上厭倦,
可,我還是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半強迫自己留在台北。
因為,高雄沒有我能做的事情,除了混吃等死。
大約兩千年以後,
基於太多政治與經濟的因素,高雄漸漸變成一灘死水,
尤其是貨真價實地成為了文化與創意的沙漠。
二十世紀末,那個我印象中,還充滿活力與想像力的家鄉已經崩毀許久。
尤其看到那個被政治人物引以為傲的「美麗島站體」,
我真的很想問一句:「這種馬上會髒得要死,而且連蓄水池都永遠不敢蓄水的設計,叫哪門子的藝術?」
真正的美,是生活中的,是能融入在地靈魂的,
不是弄一個單看很漂亮,實際上沾滿塵垢,與四周格格不入的玻璃帷幕,就自以為這樣很美。
不是弄幾座會發光的橋,跟石子地板永遠破碎修不好的噴水池,就叫做「美」!
真正的美,是一種生命的力量。
----
不是沒有工作找我回南部。
但,我始終沒有點頭。
因為,在高雄或台南,很難找到我希望能互相配合的同伴了。
因為,同樣的能力,在南部根本沒有薪資水平可言,
這樣的人自然會離開,
離開後,當然就沒有伙伴。
這點,從戶政機關的人口遷移資料就可以清楚地看見,無可質疑。
至少,在台灣,目前只有台北才有可能得到這樣的伙伴。
即便,我再怎麼排斥與無法認同台北,但這卻是無可抹滅的事實。
----
再怎麼矛盾與無可理喻,
我仍然只能說:「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只是人在這裡而已。
就像當年星寶解釋給我聽的:
「學校跟戶籍不在同一個地方很正常啊。
就算住在學校宿舍,你一樣只是去『上學』而已。
別人去上學是天天回家住,你只是好幾天才回家一次。
幹嘛為了這種小事遷戶籍?」
所以,我的家,還是在高雄,
我只是來台北當外勞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