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12, 2022

個人對中文相聲與日本漫才的理解

中文的相聲,表演內核著重在「諷刺」,以「說學逗唱」為表演形式,一人主演的叫單口相聲,兩人為「對口相聲」,三人以上稱「群口相聲」。近來主流以「對口相聲」為多。

對口相聲,一人主講,稱為「逗哏」,一人接話為「捧哏」,經典比重為「三分逗哏,七分捧哏」,所以若是師徒表演,往往是徒弟逗,師傅捧;也有些搭檔會依段子設計的不同,交換捧逗的職位。

中文的對口相聲跟日式漫才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一些在文化上的差別,最常見的就是「日式漫才會玩大量的諧音哽」,這就變成一定要懂日語跟日本文化才有辦法聽得懂這部分的笑點。

不是說中文相聲就不玩諧音哽,只是日式漫才有他們日語特色的玩法,中文硬要學反而會怪怪的,例如很多五十音的哽,中文就沒法玩或翻譯。

中文相聲也有很多經典段子,是跟日文漫才有著天壤之別的,例如中文傳統相聲會有大量戲劇典故哽,例如三國、話本、傳奇等等,像是吳兆南與魏龍豪老師幾十年前錄的一系列「相聲集錦」就會有大量這經典段子收錄,這都是得懂這些中文傳統故事才笑得出來的。

除了中文這邊,我之前好像有看過有表演者用英文的形式在表演漫才,但一下想不起來是在哪裡看到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