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心的邊境
[達克日記] 2007/08/01--都心的邊境
最近這一陣子,因為一個機緣參與了一個國家主持的計畫,前往許多被判定為「偏遠學校」的中學給學生們上課。
姑且不論學校設備、學生人數與老師的狀況如何,跑過兩三個學校之後,心中那無盡的迴響卻一直未能止息…
這就是所謂的偏遠學校嗎?我們的教育體制究竟是那個環節出錯了?
一間離市區坐公車二十分鐘之內就能到達的中學,竟然得被編列為「偏遠學校」?
一間一個學年還能有三到四個班,甚至五個班的國中,真的是小型學校嗎?
真的非得要一個年級二十幾個班,一班滿編五十人,一年可以考上五、六十個第一志願高中的國中,才有資格被稱為「正常的國中」嗎?
我不懂,我真的不懂。
----
也許,我現在寫下的這篇日記,真的是帶有很強烈的偏見…
我自己國小也是念很小的學校出身的,我們學校六個年級在八零年代竟然已經必須要縮減到一班三十餘人才能勉強維持住四個班…更誇張的是,我的學校在高雄市鬧區,小學生走路十分鐘就可以到高雄女中。
在我個人的心目中,一班三十餘人已經是很多了,一個年級有十個班左右,對我來說已經是蠻大的學校編制了。我國中的那個學年,也已經高達一個年級十四個班。
我真的不太明白…
----
或許,少子化真的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才會迫使這些明明只是在市區邊緣的學校,就被迫縮減至此…
可,那更偏遠的學校呢?
那些在數據上,真正應該被稱作「偏遠迷你學校」的個案呢?
為何我們的關注,卻永遠到不了那兒?
我們的社會觀點為何總是「從台北看天下」?
究竟,這些「都心邊境的學校」,是少子化造成的犧牲品?抑或是首都過渡膨脹後的犧牲品?
在人口分佈開始完全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相反時,我們的政府與社會究竟還有沒有最後一絲的良知與道德,堅守最後那道名為「平等」的長城,保障這些孩子的權益?
站在都心的邊境,我們需要思考的事情,還有好多、好多。
1 則留言:
今天0818(六),因為所有我家附近有賣便當的店都沒開,繞了好大一圈,我不得已最後又只好去吃麥當勞。
點完餐,意外地發現了最新一期:07年八月份的遠見雜誌,順手拿起來讀,卻發現了江逸民的這篇文章:「山不山,市不市」學校最需搶救…一時間,心中感嘆甚多。
也許,這個問題,真的比我們想像中的嚴重好多好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