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的出版與書店銷售趨勢
[達克書摘] 絕望的出版與書店銷售趨勢
超大型書店的規模與銷售量——特別是暢銷書的銷售量——夠大,能向出版社要求比零售價低廉許多的折扣——
可高達六五折甚至七折;而獨立出店卻頂多只能要求到四折的折扣。出版社回應高折扣要求的方式,便是更謹慎出版可能無法以更小毛利回收利潤的書。有些出版社
甚至提高書的零售價。這代表他們可能藉由折扣較高的書維持獲利,但是也提高折扣較少的書的書價,當然這也使書商更不願意嘗試不一樣的書。
大型書店龐大的庫存量也影響童書的出版與購買。獨立書店常可透過口耳相傳的機會,來促銷一些不一樣的書,如靠閱覽豐富的店員和讀者分享他們欣賞的作品,藉
此鼓勵消費。相對之下,大型書墊的店員人數通常因利潤考量而較少,也鮮少有這樣的專業知識。消費者一走進超大書店的童書區,迎面而來的便是上千上百本書目
——不在是細心的店員選擇上架的——而書店除了將暢銷書擺放在醒目位置以外,並未提供任何選書指引。雖然選擇琳瑯滿目,但書店本身卻鮮少、或根本沒有明智
擇書的協助。最常出現的結果便是:知名度較低的書乏人問津,消費者早有耳聞的暢銷書則越賣越多。
大型書店所造成的困境,更因為最近的售書趨勢雪上加霜:例如美國的Amazon.com、加拿大的Indigo
Chapters,和英國的Blackwell等網路書店。這些公司所庫存的書比大型書店的量更豐,理論上再版的書目一應俱全,讓讀者互相推薦的傳統賣書
方式更不可能。雖然如亞瑪遜書店等公司會努力夠過一連串相關推薦書目,讓讀者有機會將書評貼上網、供其他讀者瀏覽、藉此擴增消費者的選書範圍,但消費者仍
仰賴之前對書籍的知識抉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少的書能大獲成功,也越來越少書能有機會獲得出版。此外,J.K.
羅琳的《哈利波特》在國際間的高知名度,亦明確地顯示:出版成功就是讓更少的書晉身暢銷書之列、獨佔鼇頭、獲取更大利潤。可預見的未來是:出版商只要出版
他們認為人人都想買的作品,然後除了一、二本成功的書之外,其他書很快便會絕版。
--培利.諾德曼、梅維絲.萊莫(Nodelman, Perry/ Reimer, Mavis)著。《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第三版。劉鳳芯、吳儀潔譯。台北:天衛文化出版,2009年3月。(頁142-143)
1 則留言:
這是我個人手打的部分…
越打越絕望…苦笑…
而且因為這本書的資料已經算是有點舊了,
所以,我們非但親眼看見作者的預言成真,
加上電子書的普及,
現在二十一世紀初的真實狀況其實比作者預言的更嚴峻。
特別是對新的小型出版社、還沒有成名的作者與獨立書店而言。
(苦笑)
張貼留言